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今年以来68只基金清盘!这些基金也发出“预警”!

今年以来68只基金清盘!这些基金也发出“预警”

时间:2025-07-07 16:16:31 来源:诗以言志网 作者:焦点 阅读:580次

震荡行情下,预警今年以来清盘基金数量已达68只。今年金清金也同时,只基多只基金发出规模“预警”——资产净值连续多日低于5000万元,盘基已到清盘边缘。发出

分析人士指出,预警面临清盘的今年金清金也基金,大多是只基投资业绩不佳的产品,在投资者赎回后规模下降成为迷你基金。盘基特别是发出中小基金公司在震荡行情下勉强成立的产品,可能在很短时间内触及清盘线。预警不过也要看到,今年金清金也在公募基金蓬勃发展期,只基基金产品形成“进退有序”格局,盘基既是发出优胜劣汰的自然过程,也是对基民利益的有效保护。

有助于形成良性“代谢”

除已经进入清算程序的基金外,还有不少基金游走在清盘边缘。

5月以来,有易方达中证全指建筑材料ETF、申万菱信安泰瑞利中短债、天弘中证沪港深物联网主题ETF、易方达中证沪港深500ETF、国泰惠盈纯债、融通中债1-3年国开行债券指数等多只基金发布了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的提示性公告。记者发现,其中某些发出规模“预警”的基金产品成立尚不足半年。

某大型公募基金人士对记者表示,基金清盘通常存在两方面因素:第一,基金规模过小,持有人会不可避免地因为非投资因素如其他持有人的赎回等,被动承担一些净值波动风险;第二,是为了避免投研力量分散,提升基金公司内部运作效率。

此外,对于濒临清盘的基金,还有一些基金通过持有人大会审议持续运作、修改终止条款来“护壳”。例如,5月11日,泰达宏利基金发布公告称,泰达宏利全能优选(FOF)决定以通讯方式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提议持续运作泰达宏利全能优选(FOF)。截至5月19日,该基金最新规模为1800万元。

上海某基金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如果持有人大量赎回,也说明投资者对该基金不看好。从这个角度来说,基金清盘是市场的良性“代谢”,也保证市场长期处于一种有效合理的机制当中。

对此,上述分析人士表示,一方面,基金公司已经意识到,“保壳”没有意义,在形成足够丰富的产品库后,没有竞争力、市场活力的产品就应该考虑清盘;另一方面,“保壳”的成本很大,可能花费大量心血也并未达到预期结果,市场也不认可,很快又再次沦为迷你基金,不得不清盘。

“进退有序”将越来越明显

实际上,在优胜劣汰趋势下,业绩不佳的基金清盘,逐步成为常态和行业共识。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称:“基金行业的发展,好比一个流动的蓄水池,既要有活水流入,也要为死水排出提供顺畅通道。这既是基金投资优胜劣汰的自然过程,也是对基民利益的有效保护。”

“公募基金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未来3-5年,基金市场‘进退有序’态势将会越来越明显。”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负责人刘亦千认为,新发基金会维持较快发行速度,规模小的绩差基金也会维持在一个合理的退出节奏,但不会非常频繁。

华南某投资分析人士表示,基金清盘虽然和行情有密切关系,但具体到基金公司层面来看,中小基金公司处境更为艰难。在产品同质化之下,中小型基金公司缺乏渠道、品牌等优势,其基金产品规模往往偏小。特别是在震荡行情下,勉强成立的新基金业绩不佳,可能在很短时间内触及清盘线。

5月中旬,证监会下发《机构监管情况通报》指出,为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促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对存在“产品开发能力弱,迷你基金、基金清盘、募集失败、已批未募产品变更注册数量较多”等6种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在法定注册期限内采取暂停适用快速注册机制、审慎评估、现场核查等审慎性措施。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迎规划指引 再保险“国际板”启动 解决再保险跨境交易痛难点
  • 曾是全球最佳股市如今崩盘了 发生了什么?
  • 中国私人银行展业15周年:高净值人群需求转向,考验综合经营内功
  • 预制菜“火候”到了吗?家电企业入局阳谋“第二增长曲线”
  • 三季度扭亏为盈 满帮绩后涨超14%
  • 央行:多层次金融支持政策齐发力 支持扩大有效投资稳大盘
  • 西仪股份重组过会净利或提升45倍,大股东推进资产证券化承诺四年盈利10亿
  • 权威访谈|张扬对话王亚平:重返太空的183天
推荐内容
  • 社论:筑好护城河,打好攻坚战
  • 2022年上半年拉脱维亚外贸进出口值达到217.7亿欧元,同比增长35.5%
  • 聚焦服务科创、创新创业,两大板块IPO融资额同比大增
  • 【教育有料】伊顿善育集团宣布战略转型 简学财会获千万级战略性投资
  • 解码上海券商培训情况!人均花费超600元,超三分之一用于这两项学习支出
  • 派哥聊美股:美联储今晚会有何大动作?(全文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