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震荡整理!北向资金涌入超166亿元,33只医药股集体涨停,机会如何把握?!

震荡整理!北向资金涌入超166亿元,33只医药股集体涨停,机会如何把握?

时间:2025-07-05 21:11:43 来源:诗以言志网 作者:时尚 阅读:578次

炒股就看,震荡整理资金权威,北向把握专业,涌入元只医药及时,超亿全面,股集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体涨停机

来源:证券日报之声 

周一,震荡整理资金A股三大股指震荡回落,北向把握量能维持在万亿元以上,涌入元只医药北向资金涌入超166亿元。超亿医药生物行业逆市上涨逾3%,股集其中,体涨停机33只医药股集体涨停。震荡整理资金震荡徘徊中A股将何去何从呢?北向把握后市的投资机会在哪里呢?

周一(11月14日),A股三大指数震荡回落。涌入元只医药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幅达0.13%报3083.4点,深证成指跌幅达0.24%报11113.46点,创业板指跌幅达1.25%报2375.21点,逆市涨0.8%;两市合计成交10673亿元,北向资金净买入166.02亿元。总体来看,两市个股跌多涨少。

从申万一级行业看,今日,有9个行业实现上涨,医药生物行业涨幅居首,达3.43%,紧随其后的是银行和房地产等行业涨幅均超2%。另外,电力设备、煤炭、美容护理和有色金属等行业跌幅居前,均超2%。

涨停板方面,11月14日,有77只个股涨停,13只个股跌停。其中,有20只涨停股,股价已连续上涨4个交易日以上。从行业方面看,医药生物(33只)、房地产(7只)、计算机(6只)等行业涨停股居前,均在6只及以上。

表:连续上涨4日且今日收盘涨停个股情况:

制表:张颖

君茂资本合伙人仇晓光认为,当前市场的上涨仍然是处于预期驱动阶段,经济数据好转的确认仍然需要时间,可能四季度都很难给出相对明显的确认,但这并不影响市场会对经济政策向好预期。

对于后市,明泽投资研究总监张鹏宇表示,随着不利因素逐步消失,以及政策的持续发力,经济也将再次回稳向上,社会经济活动将逐步恢复,市场流动性和投资者情绪也在逐渐回暖。目前市场上涨的机会远大于下跌的风险,全球的纠偏行情正在展开,后续市场的焦点会更加聚焦在经济恢复、发展的层面;继续看好消费复苏、消费升级,安全与发展主题,高端制造,碳中和等细分行业的投资机会。

操作方面,万霁资产总经理牛春宝认为,市场在消息面刺激下出现明显分化,低估值的银行、地产及家居建材受到短线追捧,CXO、疫苗和抗病毒的中药等也表现不俗,而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有较大抛压。这种分化预计与存量资金不足有关,并非基本面因素变化。在三大心结(美国通胀、疫情防控、房地产下滑)解开后,预计市场底部已经出现,后期大涨小回。中长期看好光伏、CXO、疫苗、地产产业链等。

11连涨飙升逾54%

11月14日,热门股三湘印象再度涨停,截至收盘,报4.84元,连续11个交易日上涨,累计涨幅达54.63%。

三湘印象11月13日公告,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于11月10日、11月11日连续两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达成2连板,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等有关规定,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近期公司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或未预计将要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目前主要业务未涉及元宇宙概念。

医药生物行业涨逾3%

11月14日,医药生物行业涨幅居首,达3.43%。其中,包括、、、、等在内的33只医药股集体涨停。

周一(11月14日)医药生物行业中33只涨停股情况:

制表:张颖

对于医药股的投资,分析认为,医药股在持续调整后,估值和持仓均创历史低点,投资者在底部震荡中待医药板块催化,我们认为在医改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保支付中对创新的持续鼓励(创新药、创新器械),工信部开展医药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等,体现了在政策改革的震荡深化特点,在这种背景下,代表医药产业景气的方向(创新、差异化),依然是医药投资主线,国内医药产业升级过程中,2022-2024年,医药创新升级配套产业链领域迎来更加确定性的景气阶段,这些领域包含了研发(CXO、科研工具)、量产(制造、上游科学工具、装备)等,同时我们也更加关注创新药械在产品研发质量升级、商业化品种放量带来的投资机会。

德邦证券表示,目前市场对医药关注度逐步提升,我们判断医药行情持续性很强,当前或为新一轮医药强势期起点,主要有两大基础和两大支持:基础一为估值底。目前申万医药板块整体估值(TTM法)为23.6倍,处于近20年医药调整的估值最底部附近;基础二为配置底。非医药主题基金(即全基)对医药持仓已从2020Q2的13.7%降到2022Q2的6.6%,2022Q3更低至6.2%,创近10年新低;在估值底和配置底两大背景下,医药板块的赔率和胜率均很高,当前值得战略性重点加仓。同时两大基本面支持主要是,首先,2023年医药业绩向好。医药兼具科技和消费属性,2022年疫情对诊疗形成了较大影响,但随着防疫政策和抗疫工具包(检测、疫苗、药物和医疗)的完善,我们判断2023年国内就诊和消费复苏较为明确;其次,政策释放积极信号,政策关注点正从医保政策逐步转向医疗政策。医改“医药、医保和医疗”的三医联动推进至今,医药-管供给-非常完善(2015年启动改革,至今7年),医保-管需求-即将完成,医疗-管结构-持续推进。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 上半年营收增长近10% A股公司担纲中国经济“压舱石”
  • 武汉加快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同城化联手筑梦
  • 虚构中介业务套取费用,大地财险宁波分公司被罚41万元
  • 4月4日24时起 福建莆田仙游县全域将均为低风险区
  • 合盛硅业原总经理被审查起诉,公司表示尽最大努力追回损失,年内股价跌幅超25%
  • 央行:切实压降存量风险 严控增量风险
  • 全国单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破万!孙春兰从吉林赶赴上海,国家已组派医疗队援助上海
  • 云南怒江州独龙江乡突发泥石流,2人遇难、4人失联
推荐内容
  • 央行等八部门:鼓励科创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及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
  • 12万医疗费救不回我的小猫,它值得一场体面的葬礼
  • 雨中情高额募资逆势扩产:上下游双向压力陡变
  • 剧本杀生意不香了?融资总额从80亿降至2亿 有人投入六位数开店半年后转让
  • 11连板大涨185%后“凉了” 天鹅股份开盘遭遇“踩踏式”跌停
  • 法国大选倒计时:马克龙优势缩水 告诫选民勿重蹈“英国脱欧”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