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常住人口增量大减 珠三角人口吸引力不复从前?
5月7日,广深深圳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常住其中,人口人口深圳常住人口数据一同公布,增量珠角这也意味着珠三角九市2021年人口数据已经全部揭晓。大减
单从数据表现来看,吸引广深两大人口强市一改往年几十万的广深增加,2021年仅小幅增加。常住2021年末深圳常住人口数为1768.16万人,人口人口比2020年仅增加4.78万人,增量珠角广州2021年新增常住人口7.03万人。大减
除广深之外,吸引佛山、广深东莞、常住惠州、人口人口中山、肇庆、珠海和江门7市2021年常住人口皆小幅增加。相较之下,长三角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仍保持稳定,浙江省2021年末常住人口增加72万,净增人数越居全国第一。
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长放缓
按照往年增长情况,深圳和广州在广东地区属于人口增长大户。2020年深圳和广州常住人口分别同比增加52.98万人和42.82万人,但2021年深圳和广州该数据仅同比增加4.78万人和7.03万人,深圳人口增量在广东省内排名第四。
珠三角九市中,仅佛山和东莞2021年常住人口同比增量大于2020年。2021年末,东莞常住人口数为1053.68万人,同比增加5.32万人;佛山常住人口数为961.26万人,同比增加9.38万人。
相较之下,长三角三省一市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较为稳定。
第一财经根据各地区2021年统计年鉴数据发现,江苏省2021年常住人口同比增加28.14万人,远大于2020年增加的8.17万人。浙江省2021年常住人口同比增加72万人,超过广东省人口增幅,居全国首位。
原因几何?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副所长王振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在人口红利衰减效应因素影响下,无论是流动增长人口还是自然增长人口对常住人口的增长贡献都在减弱,而流动人口增长贡献下滑尤为突出,使得珠三角城市群常住人口增速下降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总体而言,还是保持了一定的吸引力。
对于珠三角流动人口减少的原因,多位专家提及受产业转型升级影响。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珠三角产业转型,如“机器换人”、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等都对外来务工人员产生了“挤出效应”,而本来服务业可以承接劳动力转型,但是“生活水平高+疫情不断”让服务业发展困难。
王振表示,近年来,随着珠三角生产经营成本的快速攀升,产业梯度转移带动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快速崛起,放缓了珠三角城市群的人口流入规模,而湖北、湖南和四川等省份刚好是珠三角地区人口流入的主要来源地。此外,深圳和广州的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也开始着力在中西部地区的核心城市布局研发机构,进一步增强了对于人才的吸引力。
此外,彭澎表示,乡村振兴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珠三角生活生产成本上升,以及产业转型、服务业受冲击,对于主要来自农村的劳动力来说,乡村地区因为免税、价格上涨、政府扶持政策多而形成了一部分吸引力。其次,内陆城市的后发优势,也提供了就地就业和城镇化的需求和可能。再次,每年回乡一次、舟车劳顿、分居和儿童留守等因素加大了外出打工成本,珠三角收入的吸引力也在减少。
王振表示,流动人口增长过去一直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常住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从2021年人口增量结构对比来看,珠三角地区的人口增量大部分来自于自然增长,长三角地区人口增量则更依赖于流动人口增长。2021年,广东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2‰,而浙江和江苏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00‰和-1.10‰。
2021年浙江省常住人口净增72万人,超过广东,成为全国净增最多的省份,此外江苏省2021年常住人口增幅也高于2020年整体水平,数据显示出长三角地区人口流动增幅相对活跃。
对于珠三角与长三角人口增量差距,王振认为,综合分析来看,一方面,长三角地区新增常住人口来源地主要以安徽、河南、江西和山东等省份为主,人口回流效应较珠三角地区相对较弱;另一方面,江浙等省份实施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也提升了人口的吸引活力。
(责任编辑:娱乐)
- ·A股半年报:煤炭板块问鼎ROE排行榜,锂资源股表现亮眼
- ·快讯:券商股再度走低 东北证券跌停
- ·广发银行2021年报出炉:资产规模增幅超10%
- ·中国神华发布首季度业绩 归母净利润197.96亿元同比增加66.9%
- ·农行、交行、中行与房企签署合作协议 金融稳地产持续发力
- ·热评两岸丨两岸同胞齐声喝彩的事 岛内有人却阴阳怪气
- ·华谊兄弟(天津)投资、王忠军和王忠磊等人被法院执行约1.85亿
- ·苹果推出自助维修指南,人人都是iPhone修理大师?
- ·肖远企:金融部门要帮助新市民做好金融健康管理 避免过度负债过度杠杆
- ·福特Q1遭双重打击:缺芯拖累营收下降4.7% Rivian持股浮亏5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