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为啥银行理财“不保本”了?!

为啥银行理财“不保本”了?

时间:2025-07-06 12:27:45 来源:诗以言志网 作者:焦点 阅读:230次

银行理财“赔本”近期频频登上热搜,不保本扰动投资者预期。为啥客观地看,银行在打破刚兑、理财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过程中,不保本银行理财出现净值回撤甚至“浮亏”,为啥符合市场规律,银行也将成为常态。理财投资者应树立理性、不保本长期的为啥价值投资观念,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相应投资组合。银行

此前,理财银行理财经历了较长的不保本“保本保息”时期,让投资者误认为投资理财没有风险、为啥稳赚不赔。银行究其原因,彼时的银行理财并非真正资产管理产品,而被异化成“高息存款”产品。

从法律层面看,存款产品与资产管理产品是有严格区别的。前者“保本”,属于债权债务关系,后者不“保本”、收益随市场波动变化,属于信托关系,即“受人之托、代客理财”。

2018年4月“资管新规”发布后,出于防范金融风险、规范市场发展考量,银行理财开始转型、整改,普遍转为净值型产品,投资者每日可看到该产品的净值变化,紧随市场或涨或跌。

但需注意,由于“资管新规”过渡期截至2021年12月末,在此之前,投资者并未明显感受到银行理财的收益波动。

进入2022年,绝大多数银行理财完成整改,加之进入3月份后,国内外权益市场出现短期大幅调整,债券市场收益率也低位震荡,因此,多款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浮亏、甚至跌破净值,引发高度关注。

分析近期变化,具体原因有三。第一,全球流动性趋紧,美国股票、债券市场波动加剧,海外市场对a股和债券市场形成一定压力;第二,俄乌地缘冲突加剧了全球的通胀担忧,强烈冲击着国际金融市场,避险情绪快速上升;第三,世界经济前景仍不明朗,海外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对一季度经济活动带来压力。

风物长宜放眼量。需意识到,银行理财“保本”时期,投资者看似获取了稳定收益,但无形中也损失了本属于自己的超额收益;不再“保本”后,尽管可能暂时亏损,但若市场行情上扬,所有收益也归投资者所有。

不过也要承认,与国际市场领先的资产管理机构相比,我国银行理财的投研能力还有一定差距。接下来,期待市场给予更多耐心,金融机构需加快修炼内功,投资者也应秉持理性心态,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推动我国资产管理市场持续完善、不断成熟。

来源/经济日报头条号(作者郭子源),原标题《银行理财“不保本”符合市场规律》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 京东赚翻了,但还是没钱交社保
  • 汇丰中国翔龙基金12月末每单位资产净值价为17.12港元
  • 重磅榜单!长期最牛基金公司来了 10年“王者”财通、银河、兴证全球位居前三
  • 2023年美国人最大新年财务愿望:省钱省钱省钱!
  • 湖南金融监管部门认定盛大金禧涉嫌非法集资,警方已介入
  • 欧洲央行官员Kazaks:预计未来两次会议将“大幅”加息
  • 兴胜创建1月3日斥资约39.21万港元回购33.8万股
  • 今年河南全面推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
推荐内容
  • 龙光集团优化境内债务展期方案:展期方案最多缩短了9个月
  • 富国银行:亿滋基本面优于同行 首予“增持”评级
  • 刷屏金融圈!遵义城投宣布156亿债务展期20年,前10年仅付息,非标信托很受伤!
  • 港股新年开门红:恒指涨1.84%站上2万点 恒生科指涨2.53%汽车股大涨
  • 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携手开创两地对口合作工作新局面!李强今天会见福建省三明市委书记黄如欣一行
  • 中信建投:市场短期处于震荡整固期 重点关注和短期总量相关性低或者受益政策预期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