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澎湃新闻:姐姐不给弟弟买房被起诉?民法典里没有“樊胜美”!

澎湃新闻:姐姐不给弟弟买房被起诉?民法典里没有“樊胜美”

时间:2025-07-06 19:11:39 来源:诗以言志网 作者:探索 阅读:866次

原标题:马上评|姐姐不给弟弟买房被起诉?樊胜美民法典里没有“樊胜美”

你最近有没有刷到“姐姐拒绝给弟弟买房被父母告上法庭”的消息?这则2年前就被辟谣的老谣言重出江湖了,并且在9月12日登上热搜榜,澎湃话题阅读次数已有3.1亿,新闻讨论次数2.2万。姐姐

#姐姐拒绝给弟弟买房被父母台上法庭#登上热搜榜

这则故事的不给被起主要情节够狗血:父母的薄凉贪婪,弟弟的弟弟累赘,姐姐身为女儿的买房艰难,把戏剧张力绷到了极限。诉民很多网友看得义愤填膺,法典或怒斥父母“没能力养还要生”,樊胜美或者心疼女主成了“扶弟魔”“樊胜美”。澎湃但是新闻,这则被一些法律博主、姐姐情感自媒体一再咀嚼、不给被起传播的弟弟故事是真的吗?

假的!这是一则典型的“三无新闻”。目前能找到较早的版本是南方某地司法局运营的媒体号做的“法治视频”。早在两年前,面对记者对真实性的质疑,工作人员表示:“案例”是在网上找的,再找来律师解读的,“如果要核实案例的真实性,得自己去找相关发布的平台核实”。记者发现这则“故事”更早之前是由个别育儿类、情感类博主讲述的,根本就没机构媒体报道过,而且还都是没有具体地点、受理法院的“三无新闻”。

简言之,这就是“法治视频”点评了一个子虚乌有的狗血故事,因为有了专门机构、专业律师的背书,让人信以为真。两年前的版本还是“姐姐拒绝扶养弟弟被父母告上法庭”,现在已经升级成了“姐姐拒绝给弟弟买房被告”,狗血的浓度经过两年的互联网传播、酝酿更“淳厚”了。而且,这则传言早在两年前就被《南方周末》等媒体辟谣过,奈何“春风吹又生”,架不住舆论场里一些法律博主借猎奇故事拉流量,架不住情感博主拿这个事挑动性别对立,架不住海量网友喜欢吃瓜的冲动。

《民法典》里的确有“兄弟姐妹之间的扶养义务”的规定,其1075条规定: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有扶养义务。这种扶养义务是受到严格限制的:首先是要父母已经死亡,或者因为严重残疾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无力抚养子女;其次,扶养的对象是未成年的弟妹,不包括成年弟妹,给弟弟买房更不是扶养义务的内容;再次,兄姐也要“有负担能力”。

因为有了这些法定限制,“兄弟姐妹之间的扶养义务”并不违反人伦情感,也不显得狗血。“父母双亡,长姐如母,扶养弟妹”并不会引发争议。但是,在“故事”之初就有人故意往里塞私货:先将“父母双亡”或者相当的法定要求,偷换成父母健在,只是在吃低保;后把“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偷换成正在打工、还在上大学的弱势形象;进一步将扶养未成年弟妹夸张成“为弟弟买房”。

经过一系列的魔改,法条所指涉的情形被搞得面目全非,剩下的就是个别法律博主煞有介事地“普法”,企图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或者就是情感博主借故事控诉原生家庭、撕裂性别;以及众网友跟着指责法律不公平、“扶弟魔可怕”。

在流量时代里,普法要经得起流量的诱惑,普法者本身不能不择手段“下沉市场”。之前个别法律媒体号为追逐流量,恶意宣扬“嫖娼不是犯罪”“大学生学习不刻苦是违法”“出轨不是离婚的法定理由”等似是而非的涉法内容,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是自损中国法治公信力。普法的力量依赖于逻辑自洽、严谨表述以及内容真实,不应成为口水的源头、舆论病毒的培养皿。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 “AI螺蛳粉”来了!百度积极布局培养“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助力产业智能升级
  • 马斯克:特斯拉让很多工人成为百万富翁
  • 职场年轻人如何进阶?92.2%受访职场人士参加过培训
  • 姜泽廷任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 普京抵达亚美尼亚 参加集安组织峰会
  • 吉林回应为何长吉两市禁止人员流动
  • 安信国际:维持TCL电子买入评级 目标价5.8港元
  • 碧桂园:2021年总收入约5230.6亿元,同比增长13%
推荐内容
  • 震动金融圈!湖北银行原董事长陈大林被开除党籍!
  • 中行去年净利增速高于建行 发年报中行上涨建行下跌
  • 利好政策频传,低估的地产行业,能否走出独立行情?
  • 福州放松楼市限购?福建省住建厅:以福州市房管局发布的消息为准
  • 经济衰退趋势加剧 英国11月综合PMI仍接近21个月新低
  • 什么样的人能赚到钱?冯仑:简单专注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