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央行就是不愿加息?
日元贬值正在加速,日本而日本央行金融政策会议(4月27、央行28日召开)却决定维持现在的不愿宽松政策。央行决议宣言说即使日元贬值也不会改变政策。加息不仅如此,日本为了将长期利率控制在上限的央行0.25%以下,其称每天还要进行固定利率操作,不愿进一步明确了抑制利率的加息姿态。受此影响,日本外汇市场确定了日美利差的央行扩大,日元贬值终于达到了一个标志性的不愿节点,即1美元=130日元。加息
根据日本央行同时发表的日本物价预测,本年度的央行物价上涨率从1月的1.1%大幅度向上修正为1.9%。尽管物价几乎接近2%的不愿上涨,但政策却坚持不变,为什么要继续抑制利率呢?
第一,日本央行认为现在物价上涨并非是伴随着工资的上涨,其只是一种“暂时性”的上涨。随着能源价格上涨的推动效果减弱,预计2023年将恢复到1.1%的增长率。第二,因为现在日本经济还没有恢复到新冠前的水平,依然存在着“供求差距”。在这个时机,利率上升会使经济下滑的风险变高,所以在生产、消费以及收入恢复之前,央行想再推一把,实现良性循环。这样的想法是务实的。但是,在日本国内的相关专业人士之间,也有人指出:“一旦认可长期利率上升,其上升就无法停止,这难道不才是央行所真正恐惧的吗?”。
日本银行现在的金融政策是,短期利率负0.1%,长期利率=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在0%加减0.25%以内。原本,央行的金融政策对象是短期利率,也曾主张“无法控制由广泛因素决定的长期利率”,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利率也被加入到了控制的对象中。不仅是短期利率的动向,用作成长预测和通货膨胀预期等而决定的长期利率,现在也正通过固定利率操作这一最终兵器而被用力抑制在0.25%以下。如果不这样的话,很难说日本不会跟着世界性的加息潮一再上探利率上限,加息一旦开始便会变得一发而不可收。
长期利率上升最受影响的是最大的债务人政府。国债的利息负担剧增的话,财政就无法负担了。当然,这样的风险并不会因为眼前的政策变更而马上变成现实,但日本央行会感到市场带来的恐惧。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就任9年来,在大规模宽松政策中顶着“国债市场死了”的压力,市场自主决定价格(=利率)的功能事实上已经显著减弱。也可以说,日本央行已经尝到了过度干预市场而遭到反噬的恶果。
(责任编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