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经济日报刊文: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

经济日报刊文: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

时间:2025-07-05 18:03:06 来源:诗以言志网 作者:探索 阅读:415次

来源:经济日报  毛同辉

今年以来,经济金融我国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日报尤其是刊文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用好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政策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需稳固的性开情况下,发挥好有效投资的发性关键作用,不仅有利于短期稳定经济增长,工具更有利于调整未来供给结构。经济金融基于此,日报促进基建投资的刊文增量政策正加速推出。

在6月召开的用好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确定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政策举措”后,两个月内,性开通过国家开发银行成立的发性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及通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的农发基础设施基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投放3000亿元。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再新增3000亿元以上,支持领域也进一步扩大,在此前基础上将老旧小区改造、省级高速公路等一并纳入。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它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短期可以拉动GDP、增加就业、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长期可以为下一轮经济增长和创新打下基础。而融资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因素,尤其是投资大、工期长的重大工程项目,更需要中长期资金的支持。

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对基建项目进行股权投资以解决基建项目资本金到位难等问题,将为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加速键”。目前,在浙北,苏台高速南浔至桐乡段桩基施工正酣;在粤西,茂名港博贺新港区油品码头初见雏形……一批稳投资、促消费、惠民生的重大项目正加速形成实物工作量。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为阶段性举措,还具有较强的外部效应。一是“撬动”效应。伴随着首批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投放,多家商业银行的配套贷款已经跟上,其撬动更多商业银行资金稳投资的作用已经显现。

二是“熨平”效应。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有利于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的条件下,引导金融机构发放中长期低成本配套贷款,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这有助于“熨平”经济波动,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三是“叠加”效应。9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依法盘活地方2019年以来结存的5000多亿元专项债限额,优先支持在建项目。这将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形成“叠加效应”,有利于扩投资、带就业、促消费。

抢抓政策机遇,重视并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为基建项目开工建设提供支持,必将有效拉动投资,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贡献。

(中国经济网供稿)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 11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和5年期均维持不变
  • 俞敏洪否认将离开新东方!俞敏洪:我不是马上要离开,也不是扔下不管
  • 王室传记作者新书爆料:爱泼斯坦称安德鲁王子是“有用的白痴”
  • 北京大中电器促销活动擅自使用奥林匹克标志 被罚15万
  • 四川成都市:围绕重点环节 畅通物资供应
  • 中信保诚基金债市周评:关注本周MLF续作量价情况
  • iOS 16升级细节曝光:苹果提升速度 iPhone 6S等欲被抛弃
  • 阿那亚、京津后花园——秦皇岛楼市绕不开的旅游标签
推荐内容
  • 俄总统普京对戈尔巴乔夫的去世表示哀悼
  • 应急部:一季度生产安全事故致3935人死亡,重特大事故反弹
  • 机构:TikTok今年广告收入或激增至逾110亿美元,超推特与Snapchat之和
  • 业绩纷纷下滑,三大纸企赚钱不易!走高端线是“出路”吗?
  • 石家庄深夜通告!
  • 两市融资余额减少76.61亿元,融资客交易活跃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