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禾丰股份总裁邱嘉辉:提升饲料业务战略地位 实现销量快速增长!

禾丰股份总裁邱嘉辉:提升饲料业务战略地位 实现销量快速增长

时间:2025-07-06 00:38:02 来源:诗以言志网 作者:知识 阅读:178次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总裁邱嘉辉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禾丰辉提公司制定了“饲料销量三年翻倍”目标,股份进一步提升饲料业务战略地位,总裁未来将努力打造饲料业务系统能力,邱嘉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升饲速增持续提供可观的料业略地量快现金流,提高公司整体竞争力。战位实

做强做大饲料业务

中国证券报:如何实现“饲料销量三年翻倍”目标?现销

邱嘉辉:“饲料销量三年翻倍”目标是公司基于饲料板块各大销售区域的目标规划汇总得来的。提出这一目标主要基于两点原因。禾丰辉提饲料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股份销量快速向头部企业集中,总裁这是邱嘉行业趋势。同时,升饲速增对于公司而言,料业略地量快很多销售区域将进入销量增速爆发阶段。战位实当然,这需要我们内部一系列变革措施完全落地才能实现。

目前,上游原料价格居高不下,下游养殖业景气度不佳,叠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2022年公司面临很大的挑战。为实现这一目标,关键要培育强大的系统能力。公司正着力进行“三台”建设,要做到前中后台协同作战。

中国证券报:饲料行业地域性强,头部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区域。禾丰股份饲料业务拓展将以哪些区域为主攻方向?是否会大举并购?

邱嘉辉:目前,公司饲料销量大部分在东北市场;华北、西北、华中、华东也是我们的重要市场。“饲料销量三年翻倍”目标实际上并没有过多考虑并购因素,完成这一目标将更多基于自身内生性增长。如果我们继续扩大东北地区的优势,同时充分挖掘华北、西北、华中、华东这几个市场,应该可以实现销量三年翻倍的目标。公司进一步布局其他区域市场,为下一步发展埋下了种子。

对于并购公司比较谨慎,但如果有好的标的会果断出手。至于标的评价标准,我们更注重资产质量与财务风险这两个因素,不会盲目激进地为了并购而并购。但也要看到,大部分世界顶级公司都充分运用了并购手段进行扩张。因此,并购要做,前提是充分论证,选择好的标的,保证并购成功率。

强化支撑作用

中国证券报:公司将战略重心重新转移至饲料业务,与长期规划中的“食品战略”是否矛盾?

邱嘉辉:禾丰以饲料业务起家,饲料一直是公司第一主业。向下游延伸拓展食品业务,主要因为前端的养殖业务周期性非常强,利润空间波动很大。而终端食品业务盈利稳定,几乎不受行业周期影响。因此,我们往前进一步,和终端消费者对接,打造受消费者喜爱的食品品牌。这是我们的战略目标,但需要一个过程。

在“饲料—养殖—屠宰—食品”一体化链条中,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超过60%。如果饲料业务没有竞争力,产业链前端的成本会居高不下,链条整体利润空间会被大幅压缩。

不同于厂房建造或设备购置,现金一次性流出,后续计提折旧就可以了。饲料的成本每天都在产生,现金持续流动。饲料业务的成本控制更加考验公司的运营管理能力。

因此,饲料板块是否强大,与整条产业链的成功率密切相关。公司并不是“重返”饲料主业,而是进一步提升饲料业务的战略地位。未来,公司即便成功转型成为食品企业,仍会重视饲料业务。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农牧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禾丰股份会选择什么发展模式?

邱嘉辉:农牧行业未来发展会呈现“七三开”格局,即70%的企业实行一体化运营模式,30%的企业主打商品化市场,在猪、白羽鸡、鸭三大主力养殖行业中这一趋势将尤为明显。

从全世界范围看,美国一体化运营模式企业较多,欧洲则是专业化、商品化企业较多。这些专业化企业以一定形式连接起来,产业链各环节企业之间具有很强的协同关系。我国白羽鸡产业形势明朗,目前一条龙企业的销量占比达到45%至50%。尤其在行情低迷时期,独立的种鸡场、养殖场、屠宰场会面临较大压力,一条龙企业的优势愈发明显。可以看到,全世界排名前几位的白羽鸡养殖企业都采用一体化运营模式。

禾丰股份长期战略目标是要成为一家食品企业。因此,我们会坚持一体化运营模式发展壮大。在一体化产业链条中,饲料环节是关键。公司要坚定不移发展商品饲料业务,商品饲料业务在未来15年至20年仍会有较好的增长态势。

兼顾速度与安全

中国证券报:实现“饲料销量三年翻倍”目标后,是否会继续挑战更高的目标?

邱嘉辉:我们的目标是“饲料销量保底年均20%增速、冲击三年翻倍”。但鉴于市场行情、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2022年销量增速不会很快。随着外部环境好转和内部变革的推动,预计饲料业务在2023年、2024年会有比较高的增速。

即使“三年翻倍”的目标实现了,相比行业内销量排名居前的企业,公司仍有较大差距。因此,继续挑战更高目标是必然的,但追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会控制好风险。

中国证券报:近期,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成本居高不下,加之下游终端消费不景气,公司如何应对“两头夹击”的不利局面?

邱嘉辉:目前,国内动物蛋白整体阶段性过剩,原料价格高企,非洲猪瘟影响仍然存在;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在抑制终端消费,农牧行业整体压力很大。这种局面考验企业的运营能力和资金实力,只有提升管理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保持稳健的财务风格,才能度过行业“寒冬”,聚集更多市场资源。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 中国银行马龙:数字化转型是一场触及组织经营范式的深刻变革
  • 喊完4600美元目标价,“木头姐”连续两天狂抛特斯拉,套现1.6亿美元
  • 年净利159亿却不分红,宁德时代回应了
  • 本田拟2030年前开发三个新的电动汽车平台
  • 我国将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
  • 河南有村镇银行系统维护存款取不出?地方监管部门公告回应
  • 备受争议的Web3:既非Web,也无3.0
  • 美又将17家中企列入“预摘牌名单”,贝壳、知乎、理想汽车等中企回应!
推荐内容
  • 一张图:交易品种枢纽点+多空占比一览(2022/11/22周二)
  • 原材料涨价致成本增加,东宏股份去年业绩骤降近六成
  • 中国航母震撼镜头首次公开,第三艘电弹航母要来了?
  • 新兴市场“债台高筑”,全球央行紧缩或加剧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
  • 第一高中教育股价不符连续上市标准 已被纽交所强制退市
  • 未按规定披露业绩预告  天源迪科收深圳证监局警示函